策略

WinTel時代已逝 Members Public

本文並非在唱哀任何特定的公司。我只是以一個長年觀察商業市場中各種脈動下的破壞與創新事件的觀察者,記載針對「WinTel」這一個我心中早被植入的概念如何消逝的片段。 本文指稱的「WinTel」,代表著在個人運算(Personal Computing)市場裡的 微軟(Microsoft)與 英特爾(Intel)共同主導著約略35年產業發展的事實。 本文並不想以商業報告的態度和形式來列舉和陳述我所查閱和理解的資訊,我希望能以很短的篇幅,先快速與簡約地傳達這個最新但似乎少人談論的事實。 輝煌的時代總會過去的 在人類文明的歷史上,再如何增經興盛、輝煌與榮耀的時代,都會消逝的。如潮水不斷地拍打著海岸,浪潮來了總會歸寧靜,但永遠不會有過久的平靜。不變的就是持續的改變。 WinTel 時代的起點,我認為可以從 1990 年微軟推出 Windows 3.0 開始計算。當時具有圖形介面(GUI - Graphic User Interface)形式的 Windows 作業系統新版本,在原本已興起約五年的PC市場基礎上(IBM推出以Intel 8086/

Nicholas
Nicholas
策略

會議時最容易犯的錯:在幻覺中迷路 Members Public

白領工作者經常性地會在工作組織裡以會議的形式進行討論,而會議的目的常嚐試想要「找出解法」、「做出選擇」「進行規劃」...等等。但我觀察大部分的組織內會議的進行,最常飯的錯就是:「一同陷入幻覺模式下的集體迷路」! 真的嗎?為何會這樣? 初始狀態:簡單的結構 會議就是要有結論(否則不用開會),但期待的結論必然對應著一個問題(或挑戰)。因此,基本上一般的會議在一開始時的狀態就處於以下的簡單結構: [ 會議的任務] → (達成目的的方法)→ 【目的】 簡單來說就是:開會的任務是針對一個目的,找到達成目的的方法。 這是一個很直覺的理解,理論上也是很直覺的方式就可以被處理的。但是人有百百種,每個人的經驗歷史、思維模式、邏輯力、價值觀...等等都有不少的差異,因此,就算是上述的簡單結構在會議初始時,其實每個人腦中的理解已存在著許多或巨大的差距。 第一個引發差距的源頭就是:通用字詞背後的理解。接下來的差距是對整個結構的理解或是想像,相乘下更放大了在會議室中每個人腦海裡的距離! 進階挑戰:基本的認知 會議進行中通常佔據最多時間的是「討論」,也就是你一言我一句的意見表達,或包括不同意

Nicholas
Nicholas
策略

AI時代的瀏覽器與作業系統 Members Public

單調的35年 自從1980年中期至1990年間出現的以 Intel 80286 CPU為中央處理器的 IBM PC/AT相容機 開始流行後,1990年微軟釋出的 Windows 3.0 正式奠定了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簡稱 PC)過去35年來的電腦產業與市場的主要樣貌。但人類的文明進展,一直持續經歷過不同階段的破壞、創新、演進與進化。20世紀資訊科技出現以來卻在1990年至2025年持續由 WinTel(Microsfot 的 Windows 作業系統 +Intel 的 CPU)主導著市場發展,也影響著全球數十億人的資訊生活認知與發展。 說實話,這是一個「單調的35年」!事實上,在1990年前市場尚存在著例如 Apple II 或 Atari 等不同品牌、技術、設計的百花齊放似的競爭,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但在1990年,在 PC

Nicholas
Nicholas
策略

AI時代下的想像力 Members Public

過去近三年來,我和許多人一樣,一直在思考著在AI時代裡,自己該有什麼認知?什麼是正確的思考方向?從哪裡開始?怎麼做? 在這些時間的同時,媒體上、社群裡、朋友間也充斥著大量的資訊與看法。但我大都認為太局限性了。為什麼? 現在大多數人在思考AI將會帶來的可能性時,想像力太低了!!而限制這個想像力的關鍵原因是:大多數人並不真的瞭解資訊科學的基本方法、思維、機制(如CPU、GPU、Memory、Program....等),只將資訊科技的結果視為一種「工具」,而不是「方法」,更不要說是一種新思維或價值。 釋放我們的想像 底下這兩則影片應該可以帶來更深入、精準的參考。 第一則影片是源頭:OpenAI的聯合創辦人 Karpathy 在近期的一個演講。但若要快速瞭解他於演講中陳述的重點,則可以先看第二則:一位大陸博主整理後以中文分享的摘要。 * [ Andrej Karpathy: Software Is Changing] * https://youtu.be/LCEmiRjPEtQ?si=GYl19CvPZF7XRLzK

Nicholas
Nicholas
策略

[短文] 音樂串流服務的品質提昇 Members Public

在臉書 Facebook 音響發燒友的社團裡看到一則有關音樂串流平台提供的音質提昇的討論。 市場背景 板主提到他發現在 2020 年以前,串流音樂或下載檔案的音質整體表現都不及 CD 或自行 Rip 轉出來的檔案。但他發現在過去幾年這種差距正迅速縮小,甚至在多數情況下已難以分辨。板主詢問大家:這種變化讓到底是音訊設備(例如串流播放器、數位轉換器)技術提升的功勞,還是背後另有原因? 板主提到在 2000 年代中期環球唱片集團( UMG - Universal Music Group )為了防止未經授權的檔案分享和盜版分發,開始在數位音樂檔案中採用嵌入「音訊水浮印水印」的技術,這種技術將特殊的聲音編碼訊號嵌入於音樂訊號儲存於檔案中,但這個浮水印技術似乎會影響音質。 但是自 2018 年起,UMG 已大幅減少甚至完全停止在主流平台這種含浮水印的音檔。2019 年更進一步重新上傳整個音樂目錄至各音樂平台。 以我的理解來講古一下 網友有許多不同的表達,甚至也有自稱涉入專業音訊工程超過20年工程背景的朋友發表看法。但剛好我曾經歷、參與、研究這件事,可以簡單說明這20年來發生了什麼事

Nicholas
Nicholas
媒體

行銷裡詭異的錯位:FABE Members Public

昨與客戶對談時,客戶提到「FABE」的當下,我一時沒反應過來,但當客戶說其中的 A 是 advantages 而 B 是 benefits ...我大概就知道在說什麼了。(還好,不至於自己太孤陋寡聞,否則會冒冷汗.......) 很巧的是晚上在臉書看到一位網友(邱煜庭於2025年6月9日)的文章,也談到了這個 「FABE」,並說是「行銷裡詭異的錯位」,這樣有趣又有點威脅性的說法,讓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並做成小小的記錄。 FABE 是什麼? FABE(功能/Features、優勢/Advantages、好處/Benefits、證據/Evidence)其實是一個銷售法則,目的在把產品售出、讓顧客買單。但這樣的說法是產品製造者很直接、單向的思維,並非是一種在行銷場域會有的手法。 這樣的法則多在強調產品的「重點」、「內容」,也影含地強調、對比競爭者的優勢,但卻並未傳達產品的「

Nicholas
Nicholas
行銷

張氏宗族源流考略 Members Public

張氏宗族源流考略 一份關於晉江下衡與南安彭內高店張氏的互動式探索報告 總覽與遷徙 字輩詩解析 地理考證 宗族大事紀 宗族淵源核心 本支張氏,堂號或為「清河」,原籍福建晉江下衡鄉。根據《張氏族譜》記載,於明末清初天下動盪之際,為避戰亂,始祖興業公率族人遷徙至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九都彭內莊高店,並在此地建屋定居,開枝散葉。此後,宗族部分後裔於清代中後期再度遷徙,主要定居於台灣新竹地區。 遷徙路徑圖示 福建晉江下衡鄉 (原籍 - 明末清初) ↓ 福建泉州府南安縣 九都彭內莊高店 (遷居地 - 明末清初) ↓ 臺灣新竹 (分支遷徙 - 清代中後期) 與晉江鑑湖/儒林張氏關聯性 綜合族譜中的字輩詩、三世祖「晉江湖中建池公」的地緣記錄,以及「清河」堂號等多方線索,本支張氏與晉江地區聲名顯赫的「鑑湖張氏」存在極高的同源可能性。下表比較了本族與鑑湖、儒林兩大宗支的關鍵特徵,

Nicholas
Nicholas
策略

專業究員:是偵探,也是獵人 Members Public

延續上一篇的議題 【 兩個AI模型的研究任務PK 】,我們在此時(2025年6月5日)以同一個題目和資料源分別測試了兩個知名的 AI 模型(測試記錄或結果分別為 ChatGPT、Gemini),發現僅有 Gemini 不僅勝任這項任務,甚至在過程中不斷讓人驚訝其能力! 基於 Gemini 探索出的以下三個重要結論 * 張氏家族離開中國大陸遷移至台灣的時間點與人物:,19世紀中後/清朝中晚期,繼勤公(十三世祖)。 * 張氏家族源起 晉江縣下衡鄉 為今日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青陽街道霞行社區。 * 後遷至 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九都彭內莊高店 應為今日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九都鎮彭林村。 我心中很好奇: * 福建泉州、晉江、南安等地區,是否有其他張氏的發展記載,與本份族譜可以找出之間的關聯? * 在現今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九都鎮彭林村,是否還有該族氏的後代繁衍、活動的記錄? 交付新任務 我以上述來自 Gemini 的結論為基礎,將新的兩個需求派發給兩位研究員(ChatGPT、Gemini),但由於 ChatGPT 在第一個階段任務時並未得到上述來自 Gemini

Nicholas
Nicholas
策略